< img height="1" width="1" style="display:none" src="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r?id=1399174030787864&ev=PageView&noscript=1" />

【採耳與耳部健康】課程中學到的醫學基礎知識:專業採耳師的必修課

分享

分享在 facebook
分享在 whatsapp
分享在 email

目錄

現代專業採耳早已超越單純的清潔服務,它建立在對耳部健康深刻的醫學理解之上。一個優秀的採耳課程,其核心價值之一就是傳授這些至關重要的醫學基礎知識,讓學員從「手藝人」蛻變為懂得「耳部健康守門人」的專業人士。本文將揭秘在課程中,你將學到哪些關鍵的醫學知識。

一、基礎解剖學:繪製你的「安全操作地圖」

這是所有操作的理論基石。採耳師必須像熟悉自己的手掌一樣熟悉耳朵的結構。

  1. 外耳道分區認知:
    • 軟骨部(外1/3): 這是採耳師的主要工作區域。此區域皮膚較厚,含有豐富的耵聹腺(分泌耳垢)、皮脂腺和毛囊,相對不那麼敏感。
    • 骨部(內2/3): 皮膚非薄,緊貼顳骨,幾乎沒有皮下組織,異常敏感且易受傷。操作至此區域時,力度必須極致輕柔,工具只需輕輕觸碰即可帶出耳垢。
  2. 鼓膜(耳膜)的識別:
    • 採耳師必須在耳內鏡下能清晰識別鼓膜的正常標誌:如光錐、錘骨柄等。
    • 這條「紅線」是操作的絕對深度極限。任何工具都絕對不能觸碰鼓膜。清楚它的位置,是為了更好地遠離它。
  3. 神經反射認知:
    • 外耳道皮膚受迷走神經等分支支配。刺激該區域(尤其對某些敏感人群)可能引發迷走神經反射,導致咳嗽、心率下降等反應。
    • 課程會教你識別這是正常生理現象,並學習如何通過更輕柔的操作來避免或減輕此反應

二、耳垢生理學:理解它的「存在價值

專業採耳師尊重並理解耳垢的生理功能,而非視其為純粹的廢物。

  • 耳垢(耵聹)的功能: 它是耳朵的天然防禦系統。能潤滑耳道皮膚黏附灰塵和微生物、並憑藉其微酸性抑制細菌和真菌生長
  • 自潔機制: 健康的外耳道有自我清潔能力。皮膚細胞會從鼓膜中心向外耳道口緩慢遷移,像傳送帶一樣將舊耳垢自然排出。咀嚼、說話等下巴運動能輔助此過程。
  • 採耳師的角色: 我們的角色是輔助清理因各種原因(如遺傳性油耳、使用棉簽不當、耳道狹窄)而未能自行排出、堆積過量的耳垢,從而恢復耳道的健康平衡。

三、病理學基礎:辨識「紅燈」與操作禁忌症

這是採耳課程中最具價值的醫學知識之一——知道什麼不能做,何時該停止。

  1. 絕對禁忌症(絕對不能操作):
    • 急性外耳道炎: 耳道紅腫、灼熱、疼痛,甚至流膿。
    • 急性中耳炎: 常伴有耳痛、發燒、聽力下降,鼓膜可能充血膨隆。
    • 明顯的鼓膜穿孔: 能看到鼓膜不完整,或有穿孔後的疤痕。
    • 耳部惡性腫瘤: 耳道內有異常新生物、菜花樣腫物或易出血的組織。
  2. 相對禁忌症(需極度謹慎或避免操作):
    • 慢性外耳道炎/濕疹: 耳道皮膚乾燥、脫屑、皸裂。操作需極致輕柔,避免破壞皮膚屏障。
    • 耳黴菌病: 耳道內可見白色、黑色或黃色毛絮狀、絲絨狀黴菌斑。專業做法是立即停止操作並建議就醫,因為操作可能導致孢子擴散。
    • 過往耳部手術史: 客戶可能有結構改變或薄弱區域,需詳細詢問病史並極度小心。
    • 出血性疾病或服用抗凝藥: 皮膚輕微破損也可能導致難以止住的出血。

四、衛生與微生物學:構建「無菌操作」觀念

採耳是進入人體無菌腔道的操作,衛生標準必須向醫療看齊。

  • 交叉感染風險: 課程會深入講解常見的耳部病原體,如綠膿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麴黴菌等,以及它們如何通過不潔的工具傳播。
  • 消毒與滅菌流程: 你將學習並實踐醫療級的「一用一消毒」流程:超聲波清洗 → 純水沖刷 → 擦乾 → 紫外線臭氧消毒櫃消毒 ≥30分鐘。這不是建議,而是強制性操作規範。
  • 一次性用品的使用: 所有無法徹底消毒的物品(如毛巾、頭巾、床墊紙、耳內鏡套)必須一客一換,從物理上杜絕交叉感染。

醫學知識是專業採耳師的靈魂

這些醫學基礎知識,賦予了採耳這門技藝科學的深度和職業的尊嚴。它讓採耳師能夠:

  • 提供安全的服務,明確操作邊界。
  • 做出專業的判斷,區分正常與異常。
  • 進行有效的溝通,向客戶解釋原理和建議。
  • 贏得真正的信任,成為客戶耳部健康的初級顧問。


選擇一個極度重視醫學基礎知識、並由具備醫學背景講師授課的採耳課程,是您對自己未來客戶健康負責任的表現。投資於這樣的學習,您獲得的不僅是一門手藝,更是一份值得驕傲的專業身份。

如果您想學習採耳課程,咁就快啲來DeniseC. ‘s Beauty  Academy看看吧。

標籤

了解更多

立即查詢

聯繫電話: +852 3580 0145
辦公時間: 星期一至星期五  10am-6pm
Email: [email protected]

課程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