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專業的洗紋身課程中,第一課絕非如何操作雷射機台,而是學會如何成為一位細心的「偵探」與誠實的「顧問」。術前評估是整個療程的基石,一個徹底且專業的評估,能預測高達80%的潛在風險與效果成敗。這套標準流程不僅是保護客戶,更是保護您專業生涯的最重要防線。

第一章:健康與病史問診 — 挖掘看不見的風險
在觸碰客戶皮膚之前,您必須先透過問卷與口頭詢問,建立完整的健康檔案。
1. 絕對禁忌症排查:
- 懷孕與哺乳期:為避免任何未知風險,絕對禁止在此期間進行洗紋身。
- 活動性感染:如皰疹、蜂窩性組織炎,雷射能量可能加劇感染。
- 皮膚癌或可疑病變:雷射對癌細胞的影響未知,絕不可在病灶上操作。
- 癲癇與光敏感疾病:雷射光可能誘發發作或產生不良反應。
2. 相對禁忌症與重要病史:
- 疤痕疙瘩體質:必須詢問客戶過去受傷是否容易產生凸起的疤痕。這並非絕對不能做,但必須明確告知留疤風險極高,並需要進行測試斑。
- 免疫系統疾病:如糖尿病、紅斑性狼瘡,會影響傷口癒合能力,需更謹慎評估。
- 凝血功能障礙或正在服用抗凝血劑,可能導致出血點與瘀青更嚴重。
- 皰疹病史:即使在非治療區域,雷射刺激可能誘發唇皰疹或帶狀皰疹,術前可考慮預防性用藥。
- 過敏史:詢問是否對光敏性藥物、麻醉藥膏或特定物質過敏。
3. 用藥史與生活習慣:
- 光敏性藥物:如某些抗生素、利尿劑、A酸,會讓皮膚對光更敏感,增加燒傷風險。
- 近期使用A酸:口服A酸需停藥6個月以上,外用則需停用約2週,因其會影響皮膚正常修復。
- 抽菸:尼古丁會影響血液循環,減慢復原速度。

第二章:紋身本身評估 — 鎖定目標特性
了解「敵人」的底細,是制定作戰計劃的關鍵。
- 紋身歷史:紋身年限?是專業紋身還是業餘手針?舊紋身通常墨水更穩定,較易清除。
- 過往處理史:這至關重要!客戶是否曾用其他方式(如不當雷射、腐蝕性藥水)處理過?這可能導致墨水變性、皮膚纖維化,大大增加清除難度與風險。
- 墨水顏色與分佈:詳細記錄所有顏色,並預判其清除難度(如黑色易,綠、螢光色難)。
- 有無疤痕或增生:觸診檢查紋身部位是否有凹凸不平的疤痕組織。

第三章:皮膚檢測與分型 — 運用科學工具
這是將主觀觀察轉為客觀數據的步驟。
1. 菲茨帕特里克皮膚分型:
這是洗紋身課程中必須學會的黃金標準。它根據皮膚對紫外線的反應分為六型(I-VI)。
- I-III型(淺色膚):雷射治療風險較低,黑色素競爭吸收能量少,效果通常較好。
- IV-VI型(中至深色膚):風險較高。皮膚中的黑色素會與紋身墨水競爭吸收雷射能量,極易導致水泡、燙傷、色素脫失(反白)或色素沉澱(反黑)。必須使用更低能量、更長波長(如1064nm),並拉長療程間隔。
2. 伍氏燈或皮膚檢測儀觀察:
在專業機構中,使用伍氏燈或專業皮膚檢測儀可以:
- 觀察表層與深層的色素分佈。
- 檢測是否有肉眼難辨的潛在色斑或皮膚問題。
- 評估皮膚的油脂、水分與敏感度。
3. 視診與觸診:
- 尋找任何皮膚病的跡象:如濕疹、毛囊炎、白斑等。
- 評估皮膚質地與彈性:疤痕組織的彈性通常較差。

第四章:測試斑 — 最終的安全閥
對於高風險客戶(如深色膚、疤痕體質、複雜顏色),測試斑是絕對必要的步驟。
- 何時進行:在首次完整療程前。
- 如何操作:在紋身內選擇一個不顯眼的小區域(如硬幣大小),以預定的治療參數進行一次雷射。
- 觀察期:必須等待6-8週,完整觀察該區域的恢復情況,包括:
- 色素變化(反黑或反白)。
- 是否有疤痕增生。
- 清除效果如何。
- 依據結果調整:根據測試斑的反應,決定後續治療的參數、波長與策略。

第五章:文件記錄與知情同意
完成評估後,必須將所有發現詳實記錄在客戶檔案中。最後,在進行任何治療前,務必完成知情同意書的簽署。
知情同意書應明確包含:
- 預期的療程次數與效果。
- 可能的疼痛感、腫脹、起水泡、結痂等正常反應。
- 明確指出「反黑」、「色素脫失」、「疤痕形成」、「感染」等潛在風險。
- 術後護理的要求與重要性。
評估,是專業的第一道紋身
一位專業的洗紋身師,價值不僅在於操作雷射的技術,更在於術前這份抽絲剝繭的評估能力。這套標準流程能幫助您:
- 篩選出不適合的客戶,避免醫療糾紛。
- 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,提升成功率。
- 建立無可取代的專業信任感。
在您的洗紋身課程中,請務必將這套流程內化為您的本能。這份嚴謹的態度,將是您職業生涯中最閃亮的專業勳章。